在2025年7月31日那酷热难耐的一天,新德里街头巷尾挤满了享受着廉价咖喱角的印度民众。与此同时,在大洋彼岸的电视直播间里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正对着镜头,他扯松领带,嘴角勾起一丝轻蔑的冷笑,一句充满傲慢的话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般引爆舆论:“印度在全球格局中,根本扮演不了重要角色。”
然而,早在贝森特发表这番蔑视言论之前,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便已高高举起。7月30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将印度与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并列为“难兄难弟”一同抨击。紧随其后,第二天便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,宣布自8月7日起,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加征高达25%的关税。华盛顿的如意算盘打得精明:印度背负着高达620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,制造业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%,军备更是拼凑而成,在这种情况下,它又拿什么资本来与美国抗衡呢?
展开剩余82%莫迪政府的沉默,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误判。印度电视台不断重播着5月份印巴空战的画面,印度空军损失惨重,六架苏-30战机被击落,而自己却未能击落巴方一架飞机。面对如此不堪的战绩,美国又将如何下手?
贝森特之所以敢于如此明目张胆地撕破脸皮,是因为华尔街早已对印度的“尸体”进行过“检验”。在过去半年里,印度的三件事彻底激怒了华盛顿:其一,印度大肆进行俄油倒卖生意,从中牟取暴利,它以低于市场价14?6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购买石油,然后以更高的价格转售给欧洲,将西方国家的制裁变成了漏洞百出的筛子;其二,印度在中美之间玩弄平衡之术,一方面参加了QUAD军事演习,另一方面又拒绝签署美国主导的半导体协议;其三,在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时,印度却缩在后面,只想坐享其成,白蹭红利。
特朗普早已将他的要价清单塞进了莫迪的口袋: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,转而购买美国天然气,将黄金和通信设备订单翻倍,最关键的是开放数字市场。亚马逊和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要求印度废除“数据本地化”政策,允许12亿印度网民的信息自由流向硅谷。当印度谈判代表试图用四年时间慢慢减少贸易顺差时,贝森特直接掀翻了谈判桌,毫不客气地说:“你们没资格拖延!”
然而,莫斯科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比印度还要迅速。就在特朗普刚刚将印俄两国斥为“难兄难弟”之后,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立即公开回怼:“某些人应该好好看看数据,我们与印度的经济关系充满活力!”俄罗斯手中握有两张王牌:军备和能源。印度空军68%的战机、陆军90%的坦克都依赖于俄罗斯的供应,新德里根本不敢轻易断供;更重要的是,俄罗斯还与印度签订了长期的石油供应合同,以折扣价锁定供应,即使美国威胁要加征100%的关税,印度海关也会直接开辟绿色通道放行俄油。
与此同时,中国在南亚的布局则显得更为隐蔽。印度外长苏杰生前脚刚抵达北京,河北光伏工厂的机器便开始全速运转。2025年上半年,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光伏设备暴增37%,印度七成的太阳能板硅片都贴着“中国制造”的标签。此外,印度制药企业所需的45%的原料药也来自长江沿岸的中国药企,价格比欧美同类产品低三成。当美国逼迫印度选边站队时,中国和俄罗斯早已将产业链深深地焊入了印度的经济命脉之中。
当8月1日加拿大G7峰会的请柬曝光时,新德里才真正体会到了世态炎凉。邀请名单从英法德日一路念到巴西,唯独跳过了印度。莫迪团队这才如梦初醒:所谓的“西方伙伴”,不过是临时的避风港。
印度国内由此爆发的民族情绪,反而成为了莫迪的挡箭牌。“先让贝森特道歉!”印度出人意料地强硬反击让美国始料未及,原本准备让步的农产品关税和医药专利条款全部被撤回。
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专机突然降落在德里机场。欧盟重启与印度自贸谈判的消息,让华盛顿意识到其盟友体系正在出现裂痕。更让美国感到不安的是人民币在印度的渗透:印度央行外汇储备中,人民币占比悄然上升至4%,莫迪还批准用人民币结算部分俄油交易。
菲律宾外长在电视上笑容满面,露出了八颗牙齿。在他身后,停靠着四艘印度军舰,美印菲南海联合军演照常进行。这是莫迪向美国递交的“投名状”,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,印度水兵在演习时甚至没有装填实弹。
最终,半导体工厂里传出的金属敲击声成为了莫迪真正的回应。数千亿卢比投入PLI计划,塔塔集团在古吉拉特邦的芯片工厂正在昼夜赶工。面对美国的制裁,流水线上的青年工程师举起手机自拍,并充满信心地说:“当我们造出第一块国产存储芯片时,白宫会记住今天!”
贝森特那句“非重要角色”,像一颗子弹射穿了印度大国梦的泡沫。然而,鲜血喷涌后露出的,却是美国霸权工具箱里一把生锈的扳手,它妄图拧紧印度这颗螺丝,却发现螺母早已滑丝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配资网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